针对这些资料,莱曼和科普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记录和分析去了解阿根廷球员的习惯,最后浓缩成了这两张纸条。就在比赛当天的中午,两个人还坐在一起,再次温习“功课”,这时候莱曼已经有了强烈的预感,这场比赛很可能要通过点球大战来决出胜负。
克罗地亚:二胜零负(2018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胜丹麦;2018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胜俄罗斯;)
“点球大战之前我告诉格罗索:‘你是最后一刻的决胜先生,因此第五粒点球你来罚。’他当时都不敢相信。”
【德国头球力挽狂澜,莱曼小纸条笑傲点球战】
第一个是球员的名字,第二个是球员罚球的特点,第三个则是惯用的方向。科普克说:“当时时间太紧张,所以我只写了球员的姓氏。纸条上写的角度当然是从球员的角度看。”莱曼将这张纸条塞在靴子里面,每次扑球之前都要看一眼。这张纸条的确起了大作用,其中的信息可以说是百分之百正确,莱曼四个球都选对了方向。
第一个主罚的克鲁斯,莱曼扑对了方向,但是克鲁斯的球速太快,而且选择的角度偏上,从莱曼的身体上飞过,莱曼没有扑到,但是判断的正确已经增强了莱曼的信心。第二个主罚的阿亚拉则完全被莱曼封了一个正着,他罚出的皮球路线与科普克预测的一模一样,对莱曼来说毫无神秘可言。面对第三个主罚的马克西,莱曼的方向选择也是正确的,只是这个球的角度实在刁钻,吻合了“球门死角”这个判断,令莱曼无能为力。至于坎比亚索,不仅角度被莱曼事先料中,而且力量很小,角度也不够刁钻,被轻松拿下。
那么是否是就意味着守门员只能以掷骰子方式决定扑救的方向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大家一定还记得,2006年世界杯德国与阿根廷点球大战前,德国队的门将莱曼接过神秘的字条,后来有报道称,字条的内容正是阿根廷主罚队员习惯射门的方向,结果大家也知道了。
点球大战中,守门员要将点球扑出,涉及的重要心理过程就是对于来球的判断,也就是动作预期。运动预判是利用知觉信息的部分资源或者先行的线索条件对动作结果进行预测的行为方式。可见,运动过程中来自环境、对手动作等信息线索可能会影响动作预期。
但实际上扑救点球的时间极其短暂,一些快速信息变化甚至让守门员根本来不及用大脑思考,而且在高压条件下守门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完成扑救动作,抑制无关信息干扰都非常不容易,更何况优秀的罚球运动员由于其良好的协调、力量等运动能力,还会故意做出假动作迷惑守门员,因此在罚球时要求守门员根据射门运动员的身体线索进行动作预判根本不现实!
这是澳大利亚自1974年后,首次晋级世界杯决赛圈。而在2006年世界杯中,澳大利亚还创造了他们5次参加世界杯的最好成绩——16强。
阿亚拉,低平球,左下角。
点球大战中,德国教练组中只有科普克是最轻松的,因为这张纸条之前是莱曼和科普克的秘密,克林斯曼和教练组的其他人员都不知道。比埃尔霍夫开玩笑说:“我知道纸条的内容,上面写的是:延斯,扑住两个点球,我们就获胜了。”松了口气的克林斯曼也表示:“如果半决赛我们对阵意大利的时候还有点球,那么我也决不会感到担心了。”
法国:二胜二负(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胜巴西;1998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胜意大利;1982年世界杯半决赛负联邦德国;2006年世界杯决赛负意大利)
西班牙:一胜三负(2002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胜爱尔兰;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负比利时;2002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负韩国;2018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负俄罗斯)
里克尔梅其实也是阿根廷防守体系下的一部分,因为特维斯和克雷斯波双前锋情况下,前腰需要承担一部分防守任务。但是里克尔梅在比分下半场中段防守质量下降,索林这一块德国队的重点攻击力度也不断加强,马斯切拉诺这一次的补防中铲球犯规,送出一个任意球的同时,吃到了一张黄牌。这使得主帅佩克尔曼随后马上换下了里克尔梅,使用的是相对攻防平衡的坎比亚索,而不是梅西。
下半场比赛开始后不久,阿根廷取得了领先,当时的局势对阿根廷来说,一度很有优势。
统计表明,这是男足世界杯历史第三次决赛要踢点球大战,此前两次分别是1994年(巴西3-2意大利)和2006年(意大利5-3法国)。
在换人之后,阿根廷变阵442,或者是4132。马斯切拉诺作为单后腰相对居中,两翼的位置就是坎比亚索和马克西罗德里格斯。这样一来,马斯切拉诺的补位负担减轻了,降低了他再犯规的风险。阿根廷的这个中场,看似没有组织者,但是整体技术含量不低,都具备较强的传递能力,结合特维斯作为组织者,找寻反击的机会。
这场比赛就临场来看,佩克尔曼的确有他换人保守的理由。但是考虑到最终失败的结果,使得他成为了球队出局的罪人。德国方面,重点打击索林是比赛第一分钟开始就坚定的思路。德国人的专注和冷静,使得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小纸条”更是说明了德国足球现代化之路走得非常科学,21世纪迎来德国时代是偶然吗?或许很多细节方面,早已注定。
巴西:三胜一负(1994年世界杯决赛胜意大利;1998年世界杯半决赛胜荷兰;2014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胜智利;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负法国)
罚球运动员如何破门?
澳大利亚、美国、波兰、塞内加尔和摩洛哥在世界杯历史上没有进入过点球大战。
瑞士:零胜一负(2006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负乌克兰)
比赛随后的一个关键转折在于阿根廷门将阿邦丹谢里意外受伤,他的下场导致阿根廷浪费了一个关键的换人名额。更为要命的是,随后的比赛中,里克尔梅很快出现了体能下降的问题,再加上马斯切拉诺吃到黄牌,导致了佩克尔曼用人选择就保守了。
“那场决赛我可能看了有20遍了,但还是一直让我感到激动。当时我选择让格罗索去罚点球是因为我们最好的点球主罚手都已经安排完了,然后我想到了和澳大利亚的比赛格罗索创造了一粒点球,然后他又在和德国比赛的伤停补时阶段打进过绝杀进球。”
马克西,右侧死角。
荷兰:一胜二负(2014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胜哥斯达黎加;2014年世界杯半决赛负阿根廷;1998年世界杯半决赛负巴西)
英格兰:一胜三负(2018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胜哥伦比亚;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负联邦德国;1998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负阿根廷;200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负葡萄牙)
足球比赛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定是点球大战,不论是场上球员,还是场边的观众一定都是屏气凝神,全神贯注的。历史上有许多顶级球队和球员均倒在了点球线前,可以说点球是足球比赛乃至体育运动中最残酷的决胜方式之一。
那么既然知道这样的规律,作为罚球运动员为什么不见招拆招,罚点球时就专门找自己不常选取的方向呢?
这是一次不错的例子,中场4人组合下,防守的密度相对较好。一旦获得球权之后,又能完成不错的连续传递。关键点是特维斯,他是球队随后最有才华的球员,肩负起组织的任务。不过总体来说,特维斯带给阿根廷的是拿球作用和加强稳定性,并不容易完成更高质量的反击发起。